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会
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体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文体活动剪影
校运会
社团协会
首页» 文体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发布日期:2020-06-10  |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次党代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学校文化发展目标,全面提升我校文化建设水平,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一、形势与任务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产生名师大家、凝聚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杨凌精神”为代表的大学精神。在学校发展的新阶段,继承并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构建富有历史内涵、时代风格和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后10年,是学校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关键期,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期。目前,阻碍学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还跟不上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大学文化的现状还不能为学校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许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旧观念、旧习惯、旧传统还需要奋力革除。我们必须按照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密切结合学校文化发展的实际,理清文化建设的思路,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突出文化建设的重点,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蓝图,把学校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精神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创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坚强的思想保障。

(二)建设原则

1.立足校情,立意高远。

2.科学谋划,系统设计。

3.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4.分步实施,持续建设。

三、建设目标、内容和时间进度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思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化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学校发展总体战略,体现特色,争创一流。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凝炼办学理念、塑造大学精神为基础,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使命,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拓展学校文化内涵和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为重点,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到2020年,要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风格和完善的大学文化体系。文化在推动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解放思想、开放进取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显著增强;全面树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氛围浓郁、办学风格卓越、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流的社会先进文化的创新源和辐射源。

(二)基本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化建设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精神文化建设

要充分挖掘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教育思想,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形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

2.制度文化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术为先,强调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3.行为文化建设

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师风、学风和干部作风,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形象文化建设

完善包含品牌形象和校园环境等学校对外整体形象展示体系;完成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三)标志成果

要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取得10项重要成果:

1.总结学校70余年的办学历史,凝炼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杨凌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认同,形成师生员工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2.按照先进文化理念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统领学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

3.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培育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的优良学风、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的优良教风、对广大职工具有凝聚作用的优良作风、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4.以强化师生员工的廉洁意识为核心,以勤政为主题,建设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从研和廉洁从业为目标的的学校廉政文化。

5.打造一系列体现学校不同群体精神风貌、吸引力强、品位高雅、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6.大力塑造学校文化形象,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拓展文化展示渠道,凸显产学研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提升学校社会美誉度,形成有利学校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7.设计并应用具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UIS(UniversityIdentitySystem),统一学校文化标识。

8.提升校园建设规划的文化品位,建设主题突出、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校园。

9.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大大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

10.创建充满人文关怀、利益调谐、心灵净化、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四)时间进度

时间跨度为2011—2020年,整体建设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2011年1月—2011年8月为制定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成立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机构,细化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大学文化建设各项任务,加大宣传,广泛动员,营造人人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2.2011年9月—2014年9月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校各单位结合实际,按照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以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迎接建校80周年暨合校15周年庆典。

3.2014年10月—2020年9月为巩固提升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要求,各建设项目逐年推进、逐年验收,持续深入地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力争全面实现建设总体目标。至建设期限末,要全面总结大学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为学校文化的长远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四、建设计划

1.实施大学精神凝炼与弘扬计划。

——坚持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员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健康、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文化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挖掘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系统总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学精神。全面总结建校近80年、合校10余年来的办学历史,凝炼提升以“杨凌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精神,进一步挖掘“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校训的文化底蕴。

——持续推进思想解放,不断创新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适应时代进步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吸收新思想,总结新经验,让大学精神的内涵日益丰富。以国际视野推进文化创新,借鉴和吸收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师生的思想观念适应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2.实施制度文化创新计划。

——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进一步贯彻依法治校方针,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高效有力的行政执行机制和严谨有效的监督促进机制相结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逐步形成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高效灵活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文化支持。

——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要求,通过长期的改革实践和创新,使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自觉行为。

——要以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选聘培养、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公开选拔和竞争择优为导向选拔人才,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配置人才资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评价人才,以鼓励冒尖和创新为导向激励人才,持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成长氛围,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理顺学校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管理工作的协调、高效、规范。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基层、联系师生制度,重视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用严格的组织目标与群体规范约束、激励和引导学生,为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实施高尚师德培育计划。

——把在教师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培育高尚师德的根本。全体教师都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把坚守学术精神作为培育高尚师德的重点。努力营造学术至上、自由探索、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良好学术氛围,培养和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提倡合作精神、包容精神、开放精神、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抢抓机遇、打造品牌的竞争意识,形成追求科学真理、鼓励开放交流、倡导平等相融的学术文化,遏制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全体教师必须规范学术品行,遵守学术规范、严格学术纪律,坚决杜绝学术腐败。

——把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培育高尚师德的基础。学校要组织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认真学习党在教育领域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全面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掌握学校关于教师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则。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把建立制度规范作为培育高尚师德的保障。学校要制定和完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的规范。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学校的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对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净化师德环境,把教职员工的道德自律和相关制度的管理约束结合起来,建立培育高尚师德的长效机制。

4.实施廉政文化进校园计划。

——始终坚持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按照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教职员工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敬廉崇洁”的道德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开展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政治文化素质,创造廉洁、清正、和谐、守法的校园氛围。

——要构建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大宣教格局。廉政文化进校园是中央提出的一项前瞻性工作任务,涉及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到统一部署和各部门支持配合,逐步形成有效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

——把廉洁教育作为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要途径。突出廉洁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依照教育规律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廉洁教育体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大学生自律诚信意识,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5.实施优良学风建设计划。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稳固的专业思想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内在动力。各学院(系、部)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抓好专业认知,产生专业自豪感,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和自主的学习能力。要开展学风状况调研,把握人才成长规律,重视学生个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分层次、分阶段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风指导和管理;做好学生的适应教育、养成教育和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有效推进学风建设。

——发挥管理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要建立科学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建设优良学风提供保障。加强学生纪律管理、行为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和考试管理。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班级及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建立能够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运用能力。

6.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

——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要突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两大教育主题,持续组织“大学生素质教育主题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办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各类学科竞赛。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宗旨,在项目化、品牌化运作的基础上,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和育人特色,组织科技下乡和文化下乡活动,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意识。

——精心策划师生文艺体育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思路,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广泛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要通过健康向上、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的氛围,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激发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

——重视与学校重大活动的相关礼仪文化。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及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将其办成学校隆重、热烈、有感染力的活动。将升旗仪式、学位授予、奖学金颁发、表彰大会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

7.实施校园文化载体开拓计划。

——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充当大学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主页,培育文化主题精品网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阵地。

——要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媒介作用。重点建好校报、新闻网、校广播台、影视新闻和宣传栏等主要宣传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栏目,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文化氛围,展示学校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要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要充分发挥组织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学校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深入推动学生艺术团体建设,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要构筑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各院系要本着与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各自的院系文化,并逐步形成其鲜明特色,不断增强在师生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8.实施品牌形象营造计划。

——重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品牌形象建设,有效整合学校发展理念、体制、方针、制度、价值观、精神、文化等方面资源,把学校现有的深层无形的资源和外在有形的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按最优方式和最佳组合予以表达和调整,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策划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品牌形象识别系统(UIS)。创意设计和修订展示学校独具个性魅力的校徽、校旗、校歌、标准色、吉祥物等各种视听形象,逐步完善具有学校特点的形象识别系统。加强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教育,规范使用各种标志性文化符号。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的规格与制作。

——发挥学校文化的辐射作用,塑造良好社会形象。通过学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传播示范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文化理念,促进农村文化进步。以校区文化建设的成效影响带动杨凌示范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进程。重视学校对外宣传和公共形象展示,对涉及我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办学成就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典型人物以及与学校密切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进行重点宣传,外树形象,内聚人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9.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品位提升计划。

——遵循生态型、园林式规划思路,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在学校校园总体规划建设目标指导下,突出农林大学学科特色,按照学科类别分区规划,依托校园自然及人文环境,提高绿地率和功能作用,建设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校园休闲绿地。园林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布局,营造意境,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闲环境。

——按照融汇人文精神、体现办学理念的要求,设计建设校园文化景观。校园景观设计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张扬大学精神,教育和感染师生,培育“诚朴勇毅”的文化气质。特别要加强学校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标志的建设,利用反映校史文化的建筑、雕塑、碑刻、户内外文化装饰等校园景点,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

——依托学校科教基地和各类文化设施,实现文化展示和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大学校史馆、图书馆、博览园的文化展示作用,全面、系统地宣传学校的悠久历史,宣传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充分利用学校校外科技推广试验示范站,展示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办学实践和社会服务成就,教育和鼓励师生树立扎根黄土、心系民生、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使命意识。

10.实施和谐校园创建计划

——把校园和谐作为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文化支持。积极创建和谐院系、和谐部处、和谐科室、和谐班级与和谐宿舍。要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认真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妥善研究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坚持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怀师生中的困难群体,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服务体系。积极回应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各种期望与诉求,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始终保持师生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把稳定、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力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畅通舆情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师生采取正常途径表达意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政通人和。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

1.建立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担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具体指导和组织实施各项文化建设任务。领导小组下设文化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成立学校大学文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选聘校内外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参与文化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对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监督和指导。

各学院(系、部)、各单位也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专门负责抓好本单位文化建设工作。要结合学院(系、部)或单位主管工作的实际,制定文化建设的实施细则,并组织落实,建设鲜明的院系文化和部门文化。

2.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校党委要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将大学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各级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建设相适应。要逐步建立大学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与检查,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对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3.要形成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合力。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师生共同参与、全校共同努力的大学文化建设格局。广泛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大学文化建设,营造大学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将大学文化建设纳入各有关部门的日常工作,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按分工切实完成各项任务。

4.要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及时总结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分析研判当前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入探讨大学文化的育人机制及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创新与发展。

5.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投入。要逐步加大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学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学校预算,设立大学文化建设专项经费,集中投入大学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各有关部门、各学院(系、部)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ljp
联系我们:陕西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     电话/传真:029-87082294
版权所有2019-2020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会       管理员:周老师       技术支持:107STUDIO